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应对经济社会挑战的重要手段,各国均积极应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在战略政策、目标设定、措施执行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发展,以最大化实现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创新战略把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作为重要方向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战略中,科技发展仍是其重要但已非唯一方向,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成为新增的方向。培育新产业、创造新就业,就应对社会挑战提出具体的政策指导原则和目标,是当前各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日本和韩国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德国的高技术战略、欧盟的框架计划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科技与创新政策的前瞻研究植根于经济社会愿景
研究与创新成果要对社会经济发挥充分影响,通常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确定科技创新政策的方向时,通常立足于长远视角,从社会经济出发,开展前瞻性研究。
欧盟近期开展的项目《地平线转折——欧盟未来研究与创新政策展望》,植根于社会经济背景,研究2035—2040年欧洲研究与创新的需求和机遇。报告先假设2035—2040年的社会经济情况,从“卫生”“安全与适应”“气候与能源”“环境与生态资源和服务”“城市化”“创新加速:人和技术会聚”“全球政治和社会背景”等7个领域出发,设想了欧洲的未来,描绘了19个经济社会的目标情境。要实现这些情境,研究与创新是重要抓手。因此,欧盟未来研究与创新政策以此为参考框架,并将其中一些研究方向在第9框架计划中予以考虑。
日韩等国家在制订《科学技术基础计划》时,采用技术预测的调查结果,以此选定未来国家核心关键技术,并提供配套政策措施。技术预测同样基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以韩国第5次技术预测为例,工作组首先收集国内外最新的未来展望资料并进行分析,推导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发展方向和40个发展趋势。接下来从中挑选出对韩国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100个问题,对相关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由此确认到2040年需要开发的未来技术。
重大使命导向的新型研发管理方式兴起
当前,以经济社会重大使命为导向的新型研发管理政策正在以欧盟为代表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兴起。这是因为,创新既有速度也有方向,使命导向提供了一种控制和引导研究和创新力量的方式,不仅可以刺激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还可以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最紧迫的挑战。
欧盟把使命导向政策作为新的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地平线欧洲”的着力点之一。实行使命导向型研发创新政策,将改变欧盟以往纵向主题过于宽泛、资助项目量大分散、筒仓效应明显的局面。欧盟使命导向研发创新的选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共有五大标准。其中首个标准即是:“具有广泛社会意义”。使命应向公众明确表明,通过在欧盟一级开展雄心勃勃、大胆果敢的行动,能探索出解决人们日常生活挑战的方案。使命必须与社会关键挑战如可持续性、不平等问题、健康、气候变化、提高国家福利质量等问题相关。使命不能仅与某个成员国的民众相关、也不能仅与欧洲的一小部分人相关,而是应该惠及或鼓舞大部分欧洲人。
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2030——创新促进繁荣》中指出,未来几十年,国家将会面临经济、地缘政治、环境和社会上的重大挑战。澳政府将迎来启动一系列“国家使命”项目的机遇,由政府推动大规模举措以应对重大挑战。澳大利亚创新和科学理事会建议:设立“基因组学与精准医疗国家使命”项目,推动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最健康的国家;确定一个框架,继续遴选和执行其他“国家使命”项目,潜在项目包括:恢复珊瑚礁——保卫大堡礁2030项目、氢能城市项目。